清潔是保養的第一步,也是最重要的環節。如何選擇好的清潔產品?成份是重要的關鍵。『界面活性劑』在清潔產品成份中,辦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。什麼是『界面活性劑』?要如何選擇呢?
文章中心
『界面活性劑』清潔力的重要成份
什麼是『界面活性劑』?
在學術上的定義『界面活性劑』是具有親油端及親水端的結構。
在清潔的過程中,親油端會附著在油脂及髒汙上,而在水的沖洗下,親水端會與水相容,就拖著親油端一起被水沖掉,油汙也就順利去除了,進而達成清潔的效果。
界面活性劑可不只是指清潔劑而已,化粧保養品中常聽到的乳化劑、增溶劑皆是屬於界面活性劑的一種。簡單說就是只要兼具有親油及親水的功能,都可稱作是界面活性劑,但因親油、親水的功效不一及用途不同,就會被叫為是乳化劑或是增溶劑。
界面活性劑有幾種
界面活性劑,大致可分為二種,一是依結構分類,二是依源料分類。
1.依據親水端的結構做分類,分別為陽離子、陰離子、兩性離子及非離子四種。
2.依製成源料,可以分為石化提煉(石化界面活性劑)和植物提煉(植物天然界面活性劑)。
石化界面活性劑
市面上常見到石化界面活性劑的有SLS(十二烷基硫酸鈉)和SLES(十二烷基聚氧乙醚硫酸鈉)。
1.SLS(Sodium Lauryl Sulfate):中文名稱為「十二烷基硫酸鈉」,主要由石油、椰子油或棕櫚油,提煉而得。
2.SLES(Sodium Laureth Sulfate):中文名稱為「十二烷基聚氧乙醚硫酸鈉」,是SLS經過乙氧基化(Ethoxylation)的化學處理而形成的衍生物。分子較SLS大,一般普遍認為刺激性略低於SLS。
SLS 和 SLES 用途和特性:
1. 成本低、清潔效力強:
最初是運用在洗碗精和洗衣精等,不直用於肌膚的清潔用品中。漸漸的,成本低、清潔效果又強大的特性被逐步使用在更貼近肌膚的清潔產品中,如沐浴乳、洗髮乳和洗面乳中都能看到含有SLS和SLES的成份。
2. 清潔力過強、有範圍限制的安全、不夠環保
A.清潔力過強:
對於敏弱肌,長期使用含有SLS和SLES的清潔用品,會因過強的清潔力,過度刺激皮膚,引發痘痘、粉刺甚或皮膚炎等問題。
萬一沒有沖洗乾淨,殘留於皮膚上,會使肌膚過度刺激。
B.臺灣法規,濃度不可超過0.2%
美國化妝品成分審查(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;CIR)的評估報告,清潔產品SLS和SLES添加劑量不應超過1%。
臺灣的衛福部則規定,清潔產品中不得添加SLS和SLES超過0.2%,避免過度刺激肌膚。
C.環保議題:難以分解
對環境比較不友善,無法分解。在對環境意識抬頭,SLS和SLES是比較具有爭議性的。
植物天然界面活性劑
植物提煉的活性界面活性劑,相較之下溫和不刺激,非常適合敏弱肌族群使用,同時對環友善可分解於大自然中。下列介紹四種天然界面活性劑。
1 APG界面活性劑
學名是烷基聚葡萄糖苷Alkyl Polyglucoside (APG),中文名稱為「烷基聚甘醇醚」,屬於非離子界面活性劑,由天然脂肪醇(alkyl)和葡萄糖(polyglycosides)在酸性催化劑作用下合成而來的。天然脂肪醇,主要包括椰子油、棕櫚油或大豆油;葡萄糖則來自玉米或其他植物。非常溫和、對環境友善,像是月桂基葡萄糖苷Lauryl Glucoside、烷基葡萄糖苷Decyl Glucoside都是屬於APG界面活性劑。
註:月桂基葡萄糖苷Lauryl Glucoside是歐盟認證百分之百天然又環保的綠色原料。
2 胺基酸界面活性劑
屬於陰離子型界面活性劑,溫和、親膚性高,像是:椰油醯谷氨酸鈉Sodium Cocoyl Glutamate、椰油醯谷氨酸二鈉Disodium Cocoyl Glutamate等。
3 甜菜鹼界面活性劑
屬於兩性離子型界面活性劑,對皮膚及眼睛的刺激性低,可自然分解,常被用於嬰兒洗髮精或嬰兒沐浴乳中,像是:椰油醯胺丙基甜菜堿Cocoamidopropyl Betaine。
4 SLSA界面活性劑
學名是十二烷基磺基乙酸鈉Sodium Lauryl Sulfoacetate (SLSA),屬於極溫和的陰離子界面活性劑,天然植物來源 (大多由椰子油跟棕櫚果核的油而來) 不含EO/PO、無硫酸鹽、具生物可分解性,根據原料原廠資料顯示SLSA的溫和度是SLS的2倍。
植物天然界面活性劑,溫和不刺激,對環友善,又具生物分解性,但單價較昂貴,甚至差到10倍!在成本考量下,石化界面活性劑的SLS和SLES,有一定的市場。